【延津房产网】延津榆林高中那段难忘的岁月

2018-12-18       浏览次数:2624
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
 榆林高中那段难忘的岁月

       
        人世间最有缘份的是同窗挚友,最值得欣慰的是拥有一班榆林七八届同学。从1976年8月入校到1978年9月离校,我们共同渡过了相遇、相知、相助、相伴二年学习生活。逐渐建立起一种最纯洁、最高尚、最朴素、最真诚的情感,也是最浪漫、最动人、最坚实、最永恒的情感——那就是我们的同学情。

微信图片_20181218175004

    我们这期同学出生于60年代,恰逢国家困难家庭贫穷的时期,在缺衣少食的环境中度过了童年。成长于70年代,受十年动乱反击右倾翻案风,以及“学制要缩短,教育要革命”的教育方针的环境中,度过了两年的高中生涯,在学工学农中完成了学业。

微信图片_20181218175021

        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,群情激奋的年代,我们被推荐上了高中。过了一段时间后,又分了文理科。由于年龄和学制的原因,我们什么都不懂。当时教材没教材,课本没课本,主管部门给了几篇参考题目,不是抄课文就是找课文, 要不就是报纸、老三篇、再版前言等什么,分析课文,段落大意,中心思想,语文基础知识,无从谈起……本来这届学生,年龄参差不齐,只知道学校劳动自带工具,翻地、勤工俭学。

        学习较好的,表现好的,可以入团。王含胜同学心灵手巧、写字比较好,经常出板报、绘画。当时我们羡慕极啦,是我们心目中的能人!随后有个女同学坠入了爱河,埋下了爱情的火种。后来长秀同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,走到了婚姻的殿堂。

微信图片_20181218175039

       我家距学校十二三里,乡间小路坑坑洼洼。大岗几十米高,坡陡路窄,虚土脚脖深。在上学的路上,你追我赶,经常跑到气喘吁吁,生怕上课迟到。虽说没学什么知识,但时间观念还是可以的。清早常听大榆林纸厂汽笛声,那声音是定时的,时间可以做参考。

      书包不是书包,而是干粮袋,那是一天的口粮。如果没到吃饭的时候吃完啦,或被别的淘气同学偷吃了,那中午饭就“拜拜”了。人家吃,你就不能吃啦,只能饿着肚子。干粮就是玉米面窝窝头,最好的也就是花卷了,偶尔去榆林供销社食堂一角五分钱买一碗面条,那也是很骄傲的,就像过春节似的。

 
微信图片_20181218175057

      冯明礼同学是全校骑自行车最早的一个。他骑的自行车,是“全响”牌的,就是铃子不响。如果当时把自行车卖掉,也值不了几碗面条钱。当时,那就不错了,是个稀罕物。这样骑,那样骑,花样骑,你骑我骑,逗得大家很快乐。

微信图片_20181218175112

      在那遥远的记忆里,有两个同学两小无猜,青梅竹马,你我月光交融,脸红心跳不敢说话,都把青涩的故事藏在了心底,只等一根导火索迸发。坐在前面的女同学不敢往后看,后面坐的同学不看黑板,一堂课不知分神多少次。在那男女同学互不来往的学生时代,是那么的煎熬呀!盼个约会吧?没时间又没胆量。不约会吧?怎么向对方倾诉,没有第三方传情,可急死人了。那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年龄,明知那一道题的明朗答案,偏偏装模作样去求答。怀里藏着一个心事,就想找一个契机向你表达。

微信图片_20181218175206

          轻轻的风轻轻的梦,轻轻的晨晨昏昏;淡淡的云淡淡的月,淡淡的年年岁岁。如今同学夫妻几对,同学朋友若干,儿女亲家有之。我们那一代永远消失不去的温暖,温柔如一缕沉香。 幽于眼眉间,萦绕回如梦。

微信图片_20181218175225

作者简介:姚佩礼,新乡市经开区姚庄村教师,56岁,平时就喜欢旅游,交朋友。


打赏
凡注明"来源:延津房产网"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,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0相关评论

热点楼盘

更多
手机
看房
扫描到手机
客服
热线
  • 客服热线
    15936557998
关注
微信

关注房产微信

获取更多优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