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延津房产网】延津人物:恩师刘存才

2018-12-06       浏览次数:1657
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
 

 恩师刘存才1929年农历10月初4出生在延津县石婆固镇太平庄村,今年已90岁高龄。

刘存才老师1952年参加工作,先在原阳县团委任职,后转回延津县教育系统,先后在胙城中学、位邱中学教书,1961年调延津县一中工作至1992年退休,而后被返聘,先后任一中保卫科长、教育奖励基金会秘书至今。在其90岁大寿前荣退所有工作,安度晚年。

我1965年8月考入延津一中,分到初一(3)班,刘老师任初一(1)班班主任,教授初一(1)(2)两班数学课,1967年复课闹革命期间,刘老师代了我们班大约一周数学课,我有幸聆听了他的教诲,印象最深的是他讲的开平方一节课,从此我也与刘老师有了一段师生情缘。

我1993年8月从县委宣传部调任延津一中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,我继续聘任他任保卫科长,10月份,建立了延津一中教育奖励基金会,老校长马连善任前任理事长,我任秘书长(后任理事长),刘老师任秘书,具体负责财务工作。我们共事25年之久。几十年来,他不管是在教育管理上,还是负责基金会奖励学生,特别是资助贫困生工作,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而在他87岁高龄时荣获河南省感动中原教育十大人物,新乡市教育局专门发文,在新乡市开展向刘存才老师学习的决定,这都是对他最好的总结。在他90大寿到来之际,我把刘老师近30年来退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,作为对恩师的一份礼物吧!

微信图片_20181206134200

 

对党忠诚   无私奉献

 

刘老师对中国共产党无比热爱,无限忠诚,早在青年时期,对党就有了了解和接触。1948年延津师范在五区(当时区委区政府在小店),刘老师在师范上学期间,就与区长杨兆庆有了交往,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熏陶。

 我到延津一中任职后,大致在10月份,县委组织部的领导约我谈工作,主要是一中的新党员审批问题。领导讲,一中的原领导班子包括教师队伍中间,矛盾比较突出,原党支部在7月15日召开党员大会,通过了三名预备党员,报给了组织部,当时就有人反映一些情况,说预备党员中还有一名是退休教师,领导还认为原领导班子在最后时候,做出了这样的支部大会决议,让我了解一下情况,慎重对待,等我把情况上报后再予以审批。我了解了退休老师们的情况,程序正确,合乎规定。退过休又要求入党的就是刘老师,我直接找刘老师面谈,听听他的想法。在一般人看来,退休了,入不入党就无所谓了,可刘老师却不一般,他讲到,我从参加工作都一直要求入党,可由于种种原因均未能如愿,是我心中的一个结。现在我在有生之年能加入党组织,我会以一个新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为党做好工作。可见刘老师思想境界多么高尚!我当场表态,好,按原支部大会决议办。我给组织部当面汇报说,刘老师退休后仍坚持入党难能可贵,应尽快审批,实现刘老师的宿愿。就这样,刘老师在我上任前三天,即1993年7月15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成了一名老教师、新党员。

刘老师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他不管是在学校负责安全保卫,还是负责教育奖励基金会,特别是资助贫困生工作方面,都是一心为学校,一心为师生。安全保卫方面,不论白天黑夜,不管节假日,每天在校时间都会超过12-14小时以上。在基金会和资助贫困生方面,不管是上京城进省城,下机关进工厂,都是不怕吃苦,任劳任怨!这些不竭动力,全部源自于是个新党员!他操了那么多的心,做了那么多工作,从不讲价钱。刚开始时,只是给他补齐了退休差额;工作到后来,学校每月发给他380元补助。根本就没有返聘的工资,但他却从无怨言,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多么高尚,多么感人!

微信图片_20181206134216

 

 

对工作热爱  执着坚定

 

刘老师对各项工作都很热爱,乐于去干。1992年10月退休后,针对当时学校管理较差,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,学生中打架斗殴、小偷小摸等现象时有发生。刘老师不畏艰难,一件一件去做,一项一项摸排梳理。首先针对自行车管理,统一存放,定时开门。当时学生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自行车。每遇星期天或节假日,学生从家返校,陆陆续续,从下午到晚上,刘老师一个人负责,往往耽误了吃饭。学生相对到校集中时,一个人顾不过来,学生自行车放得不规矩,或放不下,刘老师等到学生上晚自习后,一个人在那里把自行车整理摆放得规规矩矩整整齐齐。结束后,还要与寝室管理员一起检查寝室。当时女生寝室单独成院,便于管理;男生住得比较分散,刘老师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。他总结出了个别女生有占小便宜的心理,拿错东西衣物的现象多一点,男生主要是防止打架斗殴,特别是刀具不能带到学校,要求寝室管理员,摸排每一个学生枕头下、包包里有没有刀具,包括螺丝刀之类,对重点学生,有恶习的学生,他总是更细致地过滤一遍,以致于学生中只会发生徒手打架,不会动刀子,确保学生中不发生致伤,特别是命案类恶性事件出现。

刘老师除了负责安保工作,还负责教育奖励基金会的财务管理,奖励优秀学生和教师的具体工作,并以此为平台抓好资助贫困生工作。在这一方面,他的成绩更突出,事迹更感人。刘老师在本县城上机关、下工厂企业为募捐资金,也不骑自行车,从来都是徒步,三番五次跑,不怕累,不叫苦。

刘老师还利用各种关系上京城,进省城,资助贫困生和优秀学生。宋庆龄基金会主要对老区、山区、贫困地区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帮扶,刘老师利用自己关系,自带土特产,找到宋庆龄基金会,工作人员热情接待,他那么大年龄,还这么热心公益事业,确实感动了“上帝”,从建立关系的2006年到2015年,宋庆龄基金会共资助延津一中优秀学生58人,金额达百万元之巨,最多的一年是2007年,河南省共奖励28人,延津一中就有14人,占了全省的一半。

刘老师与省“博研助学基金会”创办人杨光喜建立了良好关系。杨光喜曾任新安县委书记,洛阳市委书记,省政协副主席。2002年退休后创办了“博研基金会”,主要宗旨是面向全省理科前100名,文科前20名的优秀学生进行奖励,每年5000元,直至读完博士。如出国留学还可增加奖励。当年延津一中任珊珊同学进入他们的视野。省招办打来电话,说是省里一领导,还有武警总队的领导要来延津查访任珊珊的情况,我当时很纳闷:一是省里领导不会来,二是武警总队文不对题。我又通过其他渠道了解,确实是省领导,是武警总队的车辆跟他来,是来查实奖励学生的。我带上刘老师,陪同省里领导到小留固村(任珊珊家),查看了解了情况后,已是下午六七点钟。返城时,我让刘老师坐上了省里的车与他们再聊一下,到县城后,留他们吃饭。结果他们没在延津吃饭就返郑州了。刘老师也很健谈,年龄又大(当时70多岁,比杨副主席还大),取得了好感,建立了新型关系。所以后来符合条件的“博研基金会”都全部资助,个别不符合条件的经刘老师一说,也都开了绿灯。大致是2008年,刘老师为了一学生让我和他一块找杨主席,临近中午,我想咱应该感谢招待杨主席,但又觉得不好对号借故先走了,中间打电话让刘老师也走算了。但杨主席坚持要招待刘老师,不让走。说我退休了,还配有车,有秘书,吃饭没问题。那我只有帮刘老师的福,吃了省领导的一顿大餐,事情也办得很圆满。

2005年延津一中百年校庆,当时决定给延津一中老校长马连善塑像。刘老师很热心,三下曲阳(河北省)。第一次我俩一块去的,我就交待,不要说是学校给老校长塑像,如实说出,价格会抬高很多;以私人给老人的名誉,价格就会合理。我去了一次,达成了基本意向,此事就交由刘老师全权办理,结果价格很合理,资金由马校长文化革命前最后一届学生(68届初中)集资支付的。

微信图片_20181206134232

 

 

对学习认真,乐于进取

 

刘老师自幼聪慧,善于学习。1944年8月初师毕业后,有的同学随即就走上了工作岗位,后来成了离休干部。刘老师与其他优秀同学为了继续深造,属于解放以后参加工作,后来成了退休。

刘老师一直教的数学课,初中《代数》教得非常棒。但他也酷爱文学,且兴趣广泛。他自家藏书上万册,既有绝版的1820年嘉庆版的《九章算术》,又有解放前版的《二十四史》,理化生、政史地、文农医各方面书籍应有尽有,均有珍藏,一辈子的积累也全部捐献给学校图书馆。

刘老师已90高寿,但耳不聋,眼不花,且思维清晰,经常读书看报。夜晚入睡、午休入睡之前都是捧着书看着、看着进入梦乡的。不但看,有时候还用笔圈圈点点,记重点,记好词好句,记值得商榷之处。延津籍作家刘震云全国闻名,其作品自然越不过刘老师的眼睛,刘震云的《故乡温故流传》被刘老师用红铅笔几乎划遍了,他不解地嘟囔说:“为啥要写骂人的话?”;本县作者张法祥写了一篇《弦高犒师在延津》,依据冯梦龙的《东周列国志》,把战国时著名的“弦高犒师”,定位在“延津”,刘老师看后,严肃地指出冯梦龙的《东周列国志》搞错了,当时的“滑国”不是今天的“滑县”,而是在偃师,等等。

刘老师积极参加老干部大学的学习,参加市老干部大学组织的知识竞赛。从2011年至今,新乡市老龄委每年举办一次百题知识竞赛,2018年一年举办了两次,5月份一次,8月份一次。这8年9次的百题知识竞赛,刘老师不但一次也没有落下过,而且由于认真答题,一丝不苟,除了2018年8月的一次尚未宣布结果外,其余8次竞赛,每一次都获奖。更加难能可贵的是,他深知“一花独放不是春,百花盛开春满园”的道理,不但自己参加,还积极组织其他退休老师一块儿参加,一块儿领奖。2017年的“12349杯”党史国史新乡史百题竞赛,他就动员了周华才、张法祥两个新的退休人员参加;2016年市老龄委召开颁奖会,由于某种原因,参加会议人员共8人,光延津县的竟有刘老师和他组织的张瑶、贾素珍、常保英等7名退休老师,在市老龄委被传为佳话。

在这里有个问题需要给读者交待清楚,年年举办知识竞赛,年年要“颁奖”,奖什么呢?刘老师会不会领到大把的奖金钞票呢?我专门提出了这个问题。刘老师捧出一摞鲜红的获奖证书,一个一个如数家珍:

2011年6月“金晚霞杯”党史百题活动二等奖;

2013年10月,爱在今秋“学习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”知识竞赛特别优秀奖;

2015年度百题知识大赛优秀奖;

2016年10月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暨中共成立95周年主题宣传知识竞赛个人一等奖;

2017年度新乡市“12349杯”党史国史新乡史百题知识活动优秀奖;

……

刘老师说,在这所有的奖项中,仅2016年“两学一做”这一次是省委宣传部和《党的生活》杂志社举办的,给了300元奖金,其他都是一个证书,有时另有一把伞而已!

一个证书、一把伞为什么能够调动老人的积极性?是知识!知识就是力量!知识是无价之宝!老人的一生是不断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一生!他读书看报,收藏书报,达到痴迷的程度:

《尊老爱幼报》后来改为《尊老爱幼周刊》《幸福老年》,从1993年9月以来至今1份不缺;

《炎黄春秋》杂志,从2004年至今14年,1本不缺;

《老人春秋》杂志,从1993年至今25年,1本不缺;

《党史博览》从2005年开始收藏至今13年,1本不缺;

《名人传记》从2007年至今1本不缺;

新乡市《枫林秋韵》从2009年创刊至今1本不缺;

《延津大事日报》从2011年创刊至今1本不缺。

……

微信图片_20181206134255

所有这些,我们现在写起来,用短短几行文字写完了,说起来,短短几句话说完了,而刘老师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,付出的艰辛、汗水,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得到呢?北京纺织工业部退休干部刘思学,和刘老师同是太平庄人,按辈份刘思学喊刘老师“叔”,今年已95岁高龄,小时候却当过刘老师的老师,刘老师利用这个关系,联系宋庆龄基金会丰田助学金,刘思学从北京给刘老师邮寄《炎黄春秋》全年合订本,14年不断线;刘老师把刘思学整理的《延津县民间故事》推荐给《延津大事月报》发表,他们的友谊就是这样用知识贯穿起来的啊!刘老师收集的《滑县文史资料》全套是刘老师的学生魏作会代办的,全套《卫辉文史资料》是他的学生王耀先代办的,怎么个“代办”法呢?有时是通过邮局邮寄的,有时是开车来看望刘老师捎来的;全套《河南省文史资料》多数是刘老师亲赴郑州省政协掏钱买来的,早期的100本就是一次购买到手的。所以《河南省文史资料》从1988年至今一期不缺,有他订省邮寄的,有的则是他亲自去买的。我们今天到他的书房,看到的全套《二十四史》,60本《宋史》,40本《明史》,毛泽东、刘少奇、周恩来、朱德、邓小平、陈云、江泽民、胡锦涛、习近平等领袖的文选文集全套,都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!

这位老人为什么能保持革命青春不老?为什么能不讲报酬、默默奉献整个后半生?正是知识的阳光雨露滋润他的结果,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“心中有阳光,脚下有力量”!

(郑崇旺,刘老师的学生,原延津一中党总支书记兼校长)

打赏
凡注明"来源:延津房产网"的稿件为本网独家原创稿件,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0相关评论

热点楼盘

更多
手机
看房
扫描到手机
客服
热线
  • 客服热线
    15936557998
关注
微信

关注房产微信

获取更多优惠